1.舒伯特的歌曲作品有何特色?
2.舒伯特歌曲作品有哪些?
er">
歌曲之王─舒伯特 A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生平介紹│趣聞軼事│作品一覽│一、生平介紹: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生於奧國維也納,父親是小學校長,舒伯特是五個兄弟中的老四。全家人都喜歡音樂,經常演奏三重奏或四重奏。他一開始是向父親和哥哥學彈鋼琴,不久就拜維也納合唱指揮家霍爾采學聲樂、小提琴和鋼琴。由於舒伯特有優美的童聲女高音歌喉,十一歲時經過嚴格考試被錄取為維也納宮廷兒童合唱團團員(現今的維也納兒童合唱團)。舒伯特在合唱團裡除了演倡外,也加入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不久被推薦為副指揮。從這時期起,他已開始寫作歌曲、四重奏與鋼琴曲。可是父親卻反對他走音樂家的路,後來好不容易肯定他的才華,才准許他自由地學習。舒伯特十六歲時變聲,此時通常必須退出合唱團,可是由於有作曲才能,獲准再留團一年,繼續專研作曲。後來,舒伯特就進入父親的學校當教師,但課餘還是熱衷於作曲。十七歲時接受兵役體檢,由於他很矮(不足一五0公分),而且又近視很深,於是免服兵役。以後則繼續往音樂之路發展,並辭去教職。舒伯特非常尊敬德國偉大詩人歌德,他曾為歌德的很多詩譜曲。舒伯特也非常敬仰貝多芬,在得知貝多芬生病時,馬上前往探病,但因生澀,把一首歌譜呈給這位前輩後就離開了。這是發生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的事。貝多芬只看了一頁就發出了感歎之聲:「舒伯特所作有神的閃光。舒伯特有我的靈魂,他會名聞全世界的。」只過了一星期,貝多芬就去世了。在盛大的葬禮中,舒伯特是靈柩的執紼者之一,一直隨著貝多芬的遺體走到墓地。不料一年後,舒伯特也在維也納郊外弟弟的家,因腸霍亂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一歲。在他去世前不久,第一次舉辦清一色是舒伯特作品的最後演奏會,獲得很高的評價。因舒伯特的願望,他的遺體就葬在貝多芬之墓旁。墓碑上刻著:「死神在這裡埋藏了豐富的瑰寶,以及更美更多的希望。」舒伯特小夜曲
舒伯特作品達一千二百曲之多,其中六百五十首是藝術歌曲,因此有「歌曲之王」之稱。其音樂之特色為旋律豐富,盪漾著人間性與親切感,時而天真,時而莊嚴,時而清麗脫俗,時而懾人心魄,聽他的音樂,特別有一種清新感和溫暖感。
舒伯特一生窮愁潦倒,在世時與一群知心的窮藝術家朋友們,自得其樂的飲酒作歌,生活在自己豐富的藝術天地裏,達觀知命,與世無爭。他最崇敬貝多芬,貝多芬去世的次年,他也去世了,遺命葬在貝多芬之墓旁,享年才三十一歲。舒伯特也是天才型的作曲家,作曲對他而言,彷彿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據說在散步中﹑在酒店裏﹑在床鋪上,以葉片﹑以餐巾﹑以床單﹑甚至以草紙為稿紙,在數分鐘內就可以完成一支歌曲。今日我們習聽的「鐏魚」﹑「菩提樹」﹑「野玫瑰」﹑「老樂手」﹑「聽聽雲雀」等,都是他的作品。
他著名的小夜曲,是他最後作品「天鵝之歌」十四首歌曲中的第四首,柔和婉轉,飄溢著一絲輕愁,極為感人。其歌詞大意為: 「我的歌聲婉轉輕盈,冒夜求求你。乘著萬籟寂靜無聲,愛人來 就我。柔枝輕搖,切切私語,在那月光下,在那月光下,縱使 有人窺探竊聽,愛人,別害怕! 愛人,別害怕! 你可聽見夜鶯 的歌聲向你懇請? 牠用甜蜜訴求的聲音代我向你懇請。牠膫解 我心的痛苦,愛的深情,愛的深情。牠用牠那銀鈴般的聲音, 感動一切心,感動一切心,也應感動妳的芳心。愛人,請靜聽 ,我期待妳至於心震,來吧! 愛人! 來吧! 愛人! 來安慰我。」Chapter 9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 (1797-1828)舒伯特是受到貝多芬的啟發和鼓舞的唯一的早期浪漫主義者,他和貝多芬最接近,而同時他又是一個僅次於貝多芬的最偉大的富於個性的人物。他和那處於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匯合的特殊時期的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貝多芬站在一起; 而貝多芬,有時被人稱為浪漫主義的古典主義者,有時又被人稱為古典主義的浪漫主義者; 舒伯特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貝多芬的這種兩重性。早年 舒伯特的一生簡短而樸素。參考資料 www.yies.ilc.edu.tw
我A
留言列表